魚池鄉古有舊名「五城堡」,位於台灣南投縣中部,山明水秀, 景色如畫,氣候溫和,鄉內觀光資源豐富,有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淡水湖-日月潭,以及九族文化村兩大觀光景點,大觀、明湖 、明潭三處水力發電廠,均靠日月潭之水力 發電,是本縣重要觀光重鎮之一。本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,全鄉海拔介於500到2200公尺之間,年平均溫度攝氏20度,夏季涼爽宜人,適合中海拔農作物栽培,主要作物有:絲瓜、敏豆、胡瓜、茄子、筊白筍等夏季蔬菜,以及香菇、花卉、檳榔等經濟作物。在地的農會-魚池鄉農會,自民國四年誕生,與您一同走過九十個年頭。魚池鄉農會以在地農會自許,肩負耕耘魚池這塊土地的使命,期以服務農友、鄉民,促進魚池鄉的富裕、繁榮與進步。本會目前積極推動農業轉型,倡導本鄉農民以策略聯盟方式,增進彼此間資源和技術的互補,以擴大組織的規模及競爭力。此外,本會亦全力倡導農村產業文化活動,改變農村生活步調及觀念,並以「生產、生活、生態」的互補做法發展休閒農業,縮短城鄉差距,提升生活品質,促進農村繁榮與發展。
本鄉自1930年代,先民即開始種植大葉種茶樹,發展紅茶產業,期間曾經飄揚過海揚名國際。台灣光復後民國50~60年代,紅茶是外銷農產品主力之一。當時台灣紅茶種植面積1800多公頃中,魚池茶區就佔了1700多公頃,可見當時魚池鄉紅茶產業的盛況。民國70年代後,因台灣的工商業發展工資高漲,致紅茶的生產成本提高,在國際上不敵印度錫蘭的競爭。遂致紅茶產業逐漸沒落了將近二十年。經過了二十年的沈潛韜光養晦,九二一地震中,震醒了這頭巨獅,在魚池鄉各界的努力下,推動紅茶產業的升級進化,讓「日月潭紅茶」重新獲得國內外消費者的肯定青睞。至106年底,本鄉紅茶復耕及新種植面積已達600多公頃,紅茶產業已是本鄉現在及未來最重要的產業。為了因應本鄉紅茶產業發展的需要;加上近年來,金融業務競爭激烈,規模小的農會信用部,總不敵商業銀行的競爭,因此信用部的業務發展,受到侷限甚或萎縮,乃是必然的趨勢。為前瞻未來農會整體事業的發展,事業重心的轉型,發展農特產品事業,也是必要的選擇。有鑒於此,本會遂倡議興建一座具觀光、休閒、文化、教育、加工展售等多功能之廠館,以奠定紅茶產業永續經營發展的基礎,實屬必要且刻不容緩。本館於105年8月1日吉時開工動土,歷經五百多個工作天,使得本館能於107年6月4日如期竣工,一座美崙美奐的廠館,巍然佇立在魚池街頭,成為魚池鄉的新地標。